爱折腾才会赢新余衡远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
1981年出生的甘敏华,戴着一副精致的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他的办公室里,摆着一个大书架。书架上,天文、地理、文艺、建筑等种类书籍一应俱全。不认识他的人,很可能会把他当成一个大学教师,但实际上,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的甘敏华,却是一个从读大学开始就喜欢“折腾”做生意,如今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的商人。他是新余衡远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象牙塔里的饭店经理
甘敏华的身体里,似乎天生就有商业基因。2001年,甘敏华考入九江学院,虽然他读的是与商业没有什么关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但这个“理工男”却从大二开始,就“不务正业”,开起了饭店。有一天,甘敏华在学校大门口闲逛时,看到一栋三层楼房门上贴着转租启示,他顿时动了心思,与几个同学一合计,决定将它盘下来开饭店。
房子是盘下来了,但是,几个合伙人都是穷学生,没有本钱,怎么办?甘敏华凭着良好的人脉关系,向同学一个个借钱,给出的回报是,凡是借了钱的同学,不但在店里吃饭全部免费,借的钱到期后也一分不少退还。“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有了本钱,还带来了人气,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很快就把借的本钱都还清了。”多年之后,回想起自己这一“空手套白狼”的经历,甘敏华仍然感到十分得意。
可是,就在甘敏华把饭店经营得红红火火的时候,2003年初,一场“非典”疫情突然来袭,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学生非特殊情况一律不准外出。甘敏华的饭店开在学校门口,做的就是学生的生意,学生不能出来,生意也就没了。一时间,饭店门庭冷落车马稀。没有客人了,但租金、水电费、员工工资等开支却一分不能少,怎么办?甘敏华苦恼了几天,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学生不能出来,我们为什么不能送餐上门呢?说干就干,甘敏华开通了点餐热线,请了十几个同学帮忙送外卖。“非典”期间,饭店每天做好饭菜后,送到学校大门口,交给校内的同学,校内的同学再将饭菜送到各个宿舍。“网上点单,送餐上门,这个模式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在2003年,还是个新鲜事物。所以说,我们是外卖行业最早吃螃蟹者之一!”回想起这一经历,甘敏华也是十分得意。
不过,那个时候,学校对学生做这些“不务正业”的事并不支持,甚至持反对态度。有一天,学校对甘敏华提出了“最后通牒”:要不退掉饭店,要不退学,两者选一。除了来自学校的压力,父母也认为他开饭店是“不务正业”,认为在校期间就该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个单位上班,才是正事。无奈之下,甘敏华只好将饭店以3万元转让,但保留10%的股份。
创业之路充满坎坷与艰辛
2004 年,甘敏华大学毕业后,在九江一家通讯公司做技术员。2005年下半年,他辞职来到深圳。甘敏华辞掉通讯公司的工作前往深圳“折腾”,同样又遭到了父母反对。不过,这同样没有改变甘敏华辞职南下闯荡的决心。离开九江之前,他对接手饭店的老板说:“我那10%的股份不要了,全部送给你。”把老板好一番感动,连声夸甘敏华为人大气,够朋友。
刚到深圳时,甘敏华一时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广东人爱煲汤,而煲汤常用的食材就有玉米。于是,甘敏华每天从广东惠州批发几卡车优质玉米,运到深圳布吉农贸市场销售,每斤能赚一毛钱。“每天卡车一到,我就和工人一起扛包卸货,几万斤玉米卸下车,累得腰都快断了,但是,就是这样辛苦的工作,我硬是坚持了两年!”甘敏华感慨地说,“那些日子,真苦啊!”虽然很苦,但这期间,甘敏华仍然不忘“充电”,获得了南昌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
“爱折腾”赢得财富与事业
2007年初,甘敏华告别深圳,来到新余市,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主要是将造桥技术应用于地下车库修建中。这一技术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每平方米可节约成本约100元。刚刚进入这个行业,业务很难打开,甘敏华就每天骑辆小电瓶车,在各个工地上奔波,推广自己的技术。但是,由于公司没有什么实力,也没有什么知名度,尽管每天忙得灰头土脸,口干舌燥,很多老板仍然不太相信他的技术。见此,甘敏华除了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技术优势外,还带他们到外地考察成功案例。慢慢地,一些老板接受了他的技术。
企业要做大,质量第一位。为了把好质量关,甘敏华在每个项目部都配备一个专门项目经理,全天候现场蹲守。同时,公司对所有材料进行统一调配,确保材料“进口关”。渐渐地,公司通过过硬的质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新余逐步打开了市场。“现在很多业务都是主动找到我们,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自己出去找业务了。”甘敏华笑着说,“我们公司占据了新余此类业务90%的市场,连南昌、宜春、抚州等地许多业务都主动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