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充分激发新媒体队伍战斗力 ——新余
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报业党建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江西新余日报社在推进融媒体改革实践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注重在新媒体领域做好“党建+”的文章,不断提高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党的建设成果引领推进新媒体创新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工作与报业融合的同向发展。
一、“党建+团队建设”驱动内生动力
新余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现有人员17人,设有编辑部、记者部、视频部、运营部和技术部,承担着新余发布“两微一端”、余视频“两微”、新余新闻网、新余手机报七大平台的内容发布和推广。队伍人员少,年龄小,思想波动大,且大多出校园即入社门,政治素质偏低。针对此,新余日报社在新媒体中心大力开展“党建+团队建设”。
1.成立党小组。打破党小组划分惯例,将党小组直接建在新媒体中心,使党建工作与部门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调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新余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党小组拥有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建党对象5人。由此,新媒体中心成为了新余日报社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尖兵和战斗队。
2.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团队建设离不开学习。新余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创新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每周一早上开展《啊,新媒体开讲啦》活动,党员带头,员工每周轮流给大家授课,授课内容为新闻采编技巧、新媒体前沿形势分析、学习心得等。这样的授课活动从2017年开始,已经连续开讲近百期,为部门争创佳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党建+志愿服务”凝聚青春担当
结合人员年轻的特点,新余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依托党小组成立了锐青年志愿服务队。这是江西省首支特色扶贫媒体记者志愿服务队。
1.以新闻之力助推脱贫攻坚。自2016年起,锐青年志愿服务队以“以新闻之力 凝聚青春担当”为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30余期新闻扶贫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抢救”扶贫产业十余个,受益贫困户上千人。2016年8月,发起爱心助卖立平葡萄,一上午帮助新余“葡萄爷爷”王立平销售1万公斤葡萄;2017年7月,帮助人和乡贫困户销售滞销水果玉米7万公斤;2018年7月,发起新余全城“抢救”凤阳冬瓜,第一时间报道凤阳贫困户冬瓜滞销的情况,同时到田间地头帮忙摘瓜、搬运,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发动本地爱心企业、农村志愿者、爱心人士的接力帮扶,三天将10万公斤滞销的冬瓜销售一空;2018年10月,锐青年队伍发起“抢救”罗坊12.5万公斤滞销雪莲藕,报道推出第二天,渝水区委区政府迅速开展了扶贫产品进机关食堂、进学校食堂、进企业食堂、进餐饮企业、进批发市场的“五进”活动,并联合机关单位、学校、餐饮企业、电商企业建立了扶贫产品销售微信群和帮扶平台,通过这样的长效机制,一举解决了今后渝水区贫困农产品的滞销难题。
2.结合新媒体特点创新扶贫方法。在新闻扶贫系列主题活动中,锐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运用 “互联网+新闻”“新闻+微公益”创新帮扶方法,借助新媒体平台新余发布“两微一端”200万粉丝影响力,引发千万网友共情,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为第一时间获知最新信息,锐青年建立新余发布头条、新余发布粉丝群,把新余35个乡镇办事处以及村级通讯员纳入其中,将新余发布头条群打造成新闻扶贫帮扶的“信息交互平台”。同时,每个记者定点挂点几个乡镇、行政村。
3.品牌效应日益扩大。线上“刷屏”、线下接力、扶贫给力。“新闻扶贫,我们在行动”打造了一系列“爆款”扶贫事例,形成了“刷屏”效应。新媒体中心的锐青年“新闻扶贫——我们在行动”项目,已经成为新余日报社线上线下媒体融合的典型品牌,被写入新余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报告,成为扶贫方式的创新典型。2018年8月,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小琳在新余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考察融媒体工作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2018年9月,“新闻扶贫,我们在行动”系列报道荣获2018中国报业重大主题宣传年度双十佳融合传播奖。
三、“党建+掌上群众路线”培育新闻情怀
为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主动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新余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依靠强大而专业的新闻采编力量,抢占移动互联网舆论阵地,在新余发布APP、微信、微博三大平台开设《掌上问政平台》《同发声》《小新帮你办》三个掌上问政栏目,推行“党建+掌上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