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无线网络在校园内覆盖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以新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在高校校园网内全面实现信息电子化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必要。在校园网系统联网建设中,使用无线局域网产品可以实现建筑群网络连接、宽带互连网络接入以及移动获取网络服务等功能,无线网络产品具有传输距离远、可以在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内施工困难的环境下使用、支持移动漫游等特点,因此可以使用它来弥补传统的网络线缆来构建未来的教育网络。 经过这些年有线网络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从实践结果来看,由于目前网络是“有线”的,所以在有些应用领域会出现困难。例如:很多高校只是在部分区域接通了网络,而不能顾及所有区域,布置了网线的教室、图书馆数量有限;有些高校经费比较紧张,很难投入较大的财力来铺设光缆;有些高校的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不适合钻孔布线;有些高校由多个校区组成,校区之间联网成本较高等等。如果采用了无线网络,将能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无线网络技术具有无缝覆盖、可移动通讯等许多有线网络系统不具备的优点,把它引入到现有校园网络系统中将为我们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来弥补有线网络的不足。 结合新余学院(以下称我校)实际情况来看,新校区的初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校园网络的硬件设施以及配套软件也已经基本成型。我校新校区校园网络总体工程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一期工程暂时没有将无线网络规划纳入其内;所以新校区在逐步完善有线校园网络架构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应用的平台。 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教育需求和资源的变化、发展,无线系统正逐渐成为不少发达国家教育机构、部门或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无线校园已经成为提升教学环境品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加教育灵活性和交流性的重要方式。 一些研究显示,国外的无线校园在改善校园的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影响力、促进学术研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正面作用,甚至在部分院校中已经成为某些学科主要的教学平台。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国外教育院校对无线校园网的依赖程度正逐渐提高。我国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较国外起步较晚,但发展仍然相当迅速。2002年北京大学开始铺建中国高校第一个无线网络,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无线校园环境。据一项调查表明,到2005年,我国已经有15.1%的高校建有无线校园网,同时有36.2%的高校计划建设无线校园网,两项合计达到了51.3%。今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全球网络设备巨头思科联合宣布,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的成都清水河畔的电子科大新校区,其2000亩以上的核心校区建筑上将全区域覆盖无线宽带网。 3 校园无线网络动态覆盖和无缝漫游的实现 如今,无线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建设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国外,无线网络技术已被高校充分利用,师生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能顺利地接入校园网,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在线期间网络终端可以在网络覆盖区域内漫游而不会影响上网质量。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校园中构建和铺设无线网络,但大部分高校的无线网络仅局限于校园中的某个小范围区域。没有完全发挥无线网络的优点,不能做到无缝漫游。我们根据相关技术,对新余学院整个校园实现无线网络的动态覆盖和无缝漫游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3.1 动态覆盖的实现 动态覆盖是指利用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放置于相应位置,连接到有线网络,让无线终端同有线网络通信;借助无线技术组网方式灵活,易扩展,移动性高,传输距离长,管理方便的特点,不受线路和信息节点的限制,不用钻孔及架线,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而且,上网用户的位置不受限制,只要在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内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上网计算机的数量也不受限制,一般理论上一个AP最多可支持多达254台电脑同时上网,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接入数量为30以内的时候信号还能比较好;多个AP交叉覆盖后完全能够满足多用户无线上网的需求。 3.1 .1根据校园需求确定覆盖区域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可采用先解决有无,后解决温饱,逐步向小康过渡的分期建设思路。我们首先在急需使用的场所优先按空间覆盖完整的方式配置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工训中心、学术报告厅、会议室、自习室、体育馆、宿舍、食堂等,这些地方上网需求灵活,且笔记本电脑使用率较高,都可以优先覆盖,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了经费的预算。至于哪些建筑采用全无线覆盖方式,哪些建筑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方式,哪些建筑保持有线方式,以及确定室外空旷地的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等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需求、环境和资金状况等条件来确定。我们建议对于后续新建建筑可根据其自身用途及使用需求适当采用全无线方式组网,这样可省去布线的麻烦;对于办公楼,教学楼等可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保持原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