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与利用

地方文献是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及培养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根据馆藏基础和本校、本地区的客观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征集和收藏一些地方文献,逐步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藏书体系,成为地方文献信息中心。 1 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 1.1 拓宽多向渠道,建立地方文献资源收集有效网络 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工作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是地方文献资源得以发展、利用的生命线。高校图书馆要拓宽收集渠道,利用多种可行的方法去收集。 (1)征订和收购。主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购买获得,特别是征订,务必按照馆藏制定标准对应进行,确保涉及新余的不遗漏。(2)征集。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具有非正式性、广泛性和独特性,往往是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所能获得的内部资料,这就增加了地方文献的收集难度。因此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新余学院图书馆应积极主动接触,积极与市、县(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宣传部、地方志办、党史办、政策研究室、政协文史委、新闻出版等单位建立横向联系,拓宽信息搜集面,形成以我馆为中心的地方文献收藏网络。(3)完善缴送制度。通过文件约束规范的方式,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各协会合作建立缴送制度,主要涉及各类政府文件、规划报告、调研报告、研讨会文件、统计数据以及协会期刊等。 1.2 确立资源建设规范,构建科学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 地方文献作为馆藏特色的同时,其自己本身也同样存在一个重点收藏的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藏书体系,是地方文献资源能否有效的为地方学术研究工作服务的基础。要根据新余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状况,对藏书体系进行规划、部署,力求凸显其特色性、系列性、多样性的特征。 (1)确立对有史料价值的文献的重点收藏制度。应加强对方志、年鉴、大事记、地图等地方文献的征新与补遗工作。按照广义的地方文献定义,包括市、区地方志,新余历史文化、新余历史人物、新余红色文化以及党政军政和政治建设、新余经济建设、新余社会发展、新余文学艺术、新余资源开发利用、新余地方出版物等各个方面的资料。(2)加强对内刊、内报等非正式出版物进行系统收藏。在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中,对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整理,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加强。非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献来源十分广泛,其中大部分是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学校、科研部门、学术团体编撰与汇总的内部资料、图书和期刊,以及会议论文、文件等。这些文献极为快捷地反映着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动态,且出版周期短,时效强,对政府决策,科研立项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拓展其他载体形式文献的收藏。应加强对影像制品、图片、摄影作品、电子文献等非图书资料进行收藏。如将一些无法用文字记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影像、图片、摄影资料等非图书资料进行收藏。图片、摄影资料等具有真实直观、生动鲜明、历史再现的作用。 2 地方文献的利用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不仅要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更应注重对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来新余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专藏借阅的读者对象主要有学术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在校学生、政治宣传或文化宣传人员等。可见,读者群是以研究型、高层次的读者和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其对文献资料要求的专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工作上必须提供高层次、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 2.1 编制出具有特色的二、三次文献 目前在新余学院图书馆里,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书籍、版刻、字画、实体馆藏等,陈列在书架或柜子里,不进馆的读者,是了解不到也不可能阅读或欣赏这些文献资源的。因此,图书馆应该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揭示,对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料进行了深层次整理、加工、分类,以展示地方文献的独特内蕴,使有此需求的读者尽知。在开发地方文献的整理过程中,以最方便、快速、易懂的方式揭示给各类型读者,组织人力编制出具有本馆特色的二次文献,如:加工文献专题索引,编制地方文献专题目录,这既能宣传馆内地方文献,也能提高利用率,实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共享。 2.2 建立具有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作为信息社会,实现文献资源的数据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加快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加工处理速度和动态反映速度、扩大对外开放和开发利用程度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地方文献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方法。 3 结语 地方文献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丰富的地方文献是新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新余学院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让地方文献作为传承新余历史文化的载体,为新余的地方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提供详实的文史资料,为新余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文献支持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