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江西新余爱心粮油小店获资助 加入网商银行公益

在新余的老西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爱心粮油小店,小店大约20平方米,主要经营粮油副食。店里卖的东西虽普通,背后却大有乾坤:这家小店有21位“股东”,还兼顾着600多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家属或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协议的志愿者,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新余市红十字会“莲丝信使”服务中心志愿者,这家小小的粮油店就是这个特殊志愿服务群体互帮互助的落脚点,收入都投入到这份特殊的事业中。

近日,这家粮油小店加入了“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获得爱心扶持,市民、网友只要去这家粮油小店购物,就能为献血、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捐献(简称“三献”)工作贡献一份爱心。

在新余的老西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爱心粮油小店(陈玉霞 摄)

老西街曾经是新余城南最早的繁华地段,两百多家日用杂货、补鞋修伞、鞋帽衣物、理发裁缝等“老店铺”坐落在这条窄窄的街巷里,爱心粮油小店正是其中之一。每天早上,新钢公司职工黄河都会准时来到店里开门。这家粮油小店是由黄河、刘新萍、吴志人等21位核心成员共同出资,店里没有专职店员,由黄河和该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轮流守店。黄河还有一个身份--新余市红十字会莲丝信使服务中心主任。

为何开这家粮油小店,黄河道出了缘由。黄河是新余市较早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协议的人。2015年,弟弟的意外去世,让黄河成了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之后,他自己也成了一名捐献志愿者。当时,在新余,签署这份志愿协议的才7人。作为一名“元老”,黄河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宣传、普及遗体器官捐献。

“大黄,我最怕你来看我了,我生病的时候其他人都可以来,你不要来。”自从加入了新余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黄河常常被人如此调侃,虽是玩笑话,却也道出了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真实处境。一开始,由于志愿服务队名称,队员们每次开展志愿服务都被人“敬而远之”,“去发传单,大家看我们的眼色都不一样。”黄河说。

发传单行不通,就走街串巷开展公益活动。理发、量血压、磨刀,队员们每次和居民套近乎聊天中,潜移默化地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的信息和知识。从2017年开始,黄河和最开始的十几位志愿者跑遍了新余市大大小小每一个社区、乡镇。2017年,江西省红十字会开展一项对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的抚慰与援助计划--“莲丝信使”,想到团队的志愿活动内容、目的和该项目相同,为了方便开展活动,黄河和几位核心成员商量后决定改成莲丝信使志愿服务队,在向市、省两级红会申请,经两级红会批准后改为挂靠在市红会的新余市红十字莲丝信使服务中心,并于2018年7月11日在新余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

公益小店有21位“股东”(陈玉霞 摄)

黄河说,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分三块,一是到社区、村委、医院开展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等方面的宣传和动员,目前已在新余市人民医院等三个医院自费设立了咨询点,由志愿者轮流值守;二是协助红会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如防疫值守等。三是抚慰和援助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服务中心有一个微信群,谁生病了、家里有事了,骨干成员们都会第一时间来帮忙。”黄河说。

由于没有经费,一开始大家主要靠募捐和志愿者“乐捐”开展活动,2019年4月,黄河等21位核心成员共同出资在老西街开了一家爱心粮油店,“每月月底盘点,利润全部拿出来做公益。”大家以此约定。据了解,店面租金每月1000元,粮油小店利润微薄,一袋米、一桶油就赚个一两块钱,为了节省支出,由黄河、刘新萍和另外一名志愿者三人轮流守店。黄河说,自己和店里其他股东都有工作,生活开支不成问题,开这家小店的初衷是为了给开展遗体器官捐献的公益宣传以及慰问、帮扶捐献家属提供资金支持。

公益小店由黄河等三人轮流守店(陈玉霞 摄)

刘新萍的母亲袁淑兰是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2017年,刘新萍签署了遗体器官捐赠书,成为该志愿服务中心的第一批志愿者,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女儿也签署了遗体器官捐赠书。刘新萍长期对接帮扶的是80岁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方瑜莲,由于中风偏瘫加上独自一人生活,方瑜莲平时都是靠刘新萍帮她张罗。“我留的都是刘新萍的电话,每次没药了,打个电话,她就帮我送来了。”方瑜莲说。有次,方瑜莲问刘新萍这样做有没有“工钱”,刘新萍笑笑答道:“老阿姨,没钱的,反正就跟我自己老娘一样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