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人物专访:新余学院傅抱石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剑

前言

在当代中国画界,有这样一批既具有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又具有当代艺术视野和文化视野的大师,他们以博大的艺术胸怀和独特的艺术创作.审美,构建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画新风貌,创造出夺目的效果。今天我们采访了傅抱石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健先生,他就是其中之一。

人物介绍:

周健,1994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装饰设计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批评”高级研讨培训。新余大学傅抱石艺术研究院院长、副教授。江西省职业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江西省艺术评论家协会理事,新余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新余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第二届、第三届江西平面设计双年展金奖、第七届、第八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第60届国庆书画展。中国文联优秀奖,入选北京奥运文化节书画展等,江西省首届水墨新锐提名展,厦门“金砖”当代艺术展,厦门两岸画展和书法邀请展,武汉中彩艺术研讨会。曾在《艺术评论》、《艺术新闻》、《艺术评论》等专业艺术期刊发表大量艺术与艺术设计评论,出版个人专着《西江楚枫:探索从传统到当代水墨画”。

杨丹:能简单说说你是怎么迷上绘画的吗?

周健:我从小就对画画很感兴趣。那个时候还没有老师系统地教我画画。我练习的唯一方法就是抄书。 1970年代和1980年代,小漫画特别流行,题材也很丰富。其中,武侠题材的漫画是我的最爱。从此,我对绘画产生了兴趣,自己也开始模仿绘画。放慢一些基本技能。初中的时候,在学校美术兴趣班的老师指导下。这是我系统艺术教育的开始。对绘画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跟着当地文化中心的老师学习版画,一步步走上了绘画之路。

杨丹:听说你大学的专业是设计,毕业后也从事相关工作。您是如何从设计跨越到绘画教育的?

周健:我高中毕业,开始工作一年,然后考上了大学设计专业。毕业后,我从事了四年的设计工作。后来因为我们地方公立大学(新余学院、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艺术专业,向社会招聘美术教师。得知消息后,我选择报考。顺利被录取,成为专业创始人之一,开始了我的艺术教育生涯。由于自幼酷爱绘画,他逐渐将重心从设计转向国画的研究与创作。

杨丹:传统文化包罗万象,那么传统水墨画指的是什么传统呢?

周健:传统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不同时期的水墨画风格各不相同。唐、宋、明、清,各个朝代,传统的面貌各不相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趋向。传统经过多年的变化和沉淀,如何在绘画中体现时代精神,表达个人审美意图,自然而然地融合了许多新的和自己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内心的艺术表现。

杨丹:艺术家离不开地域因素的影响。您认为江西对您的绘画风格有什么影响?

周健:在学习国画的道路上,影响最大的就是向贤国画大师傅抱石。除了高超的绘画功底,他还是整个中外艺术史上留下最多书面理论的人。画家是后来学习绘画的人的好榜样。其次是地域文化的影响。我居住的新余市位于江西西部,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禅有关的理论实践。它的精神和思想启发赋予了这幅画比较。大大的加持,让艺术家有机会更深入地从事艺术实践。江西山多,山川秀美。画家用笔墨凝聚眼中的美景,将其转化为精神境界,传达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以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对新时代新事物、新事物的新感受。 .

杨丹:有人说“现代山水画失去了人性”。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您认为山水画的人文性如何?

周健:我也同意这句话。这也是现在艺术界的“痛点”。事实上,这种“痛苦”并不是我们这一代独有的。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艺术教育侧重于素描和复制,侧重于视觉训练。和一些传统或当代人一样,他们追求的不是现实主义的问题,而是更高层次的人文写意精神。现代山水画在视觉形式和个性上超越了古人,但缺乏一种“品味”和“境界”,缺乏文化底蕴。优秀的山水画可以表现精神境界,不受自然形式的束缚。它不是简单的自然模仿。模仿和复制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优秀的艺术强调诗意和人文的表达。

杨丹:你是艺术研究院院长。您在艺术教育方面有哪些经验?

周健:受我自身经历的影响,我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因为艺术追求个性,不能循序渐进、公式化。一定是启蒙教育。如今,中国的艺术教育以西方艺术教育为基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它不能简单地追求形式的写实表现,而是需要在绘画中放置一种文化精神。其次,我认为艺术教育主要是为了激发情感,不要用框架理论来约束学生。我愿意与学生交流,思考如何在绘画中展现他们内在的潜在优势,引导他们自由大胆地创作,打破应试教育对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