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应用的意义和作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学徒制”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指的是那种以师傅对徒弟的言传身教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则是相对于“手把手地教”的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而言的,突出特点在于产教结合,倡导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层次合作以及师傅和教师的联合教授,旨在培养出校门即能上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般而言,现代学徒制推行的是学习和培训交替式进行的方式,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培训,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合同进行规范。
当前,世界很多国家都发展了现代学徒制,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比如,英国推行的是YTS--“青年训练计划”,澳大利亚则推行以TAFE为基础的新型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从2011年开始正式提出现代学徒制这一概念,并在江西省新余市首先进行了试点。在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教发[2014]6号文件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更是明确指出了要发展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应用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在职业教育中发展现代学徒制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典型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到相关职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合作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性素质的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既为学校节省了物力成本、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也为学生就业节约了时间成本,使教育和经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教育制度的根本变革。
1.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当前职业院校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之一就在于如何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能够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产业与教育的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对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作用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合作企业在职业院校的教材开发、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确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言权,学校的教学中能够反映出企业的需求、企业的意志,学校也能根据企业需求及时改变自身的培养策略、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学校的科研成果能够应用到合作企业之中,职业院校的科研成果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更多地体现为对企业产品的改进或改良,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能够为职业院校的师生提供一个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发挥创造性的平台,将创新成果应用到企业实践之中,实现知识的价值。
2.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传统的学徒制则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现代学徒制则兼具了两者的优势,克服了两者的不足,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技能、在技能培养中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培养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国外在这方面的一些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瑞士就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培训中心“三元制”的现代学徒制,学生每周用一至两天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三至四天的时间在企业岗位实习,另外在每个学期都会到专门的行业培训中心进行一至二周的跨行业学习,弥补在学校和企业的不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通过学校的教育学到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又通过企业师傅的指导学到了相应的实践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是与当前我们要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
3.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有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地区出现了就业压力较大的结构性失业,突出表现为毕业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原因即在于企业更多的是需求高技能的职业型人才,而高校的毕业生大多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相比而言,职业教育施行现代学徒制就能完美地解决这一难题。就学生而言,学习即是工作、培训即是学习,教育、培训和就业三者是一体的,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校园中就能学到,缓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让他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甚至在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企业而言,能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培养恰当的人才,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能得到技能的培训,就业即可直接上岗,减少岗前培训的时间和费用,缓解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促进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完善。
三、结束语
当前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