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造段扬起思维的风帆

清人余学成说过:“学文之事,可授者规矩方圆,不可授者,心营意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读写结合点,巧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

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白杨》(人教版五下)这篇课文。通过读文探究之后,他们不仅感受到白杨树高大挺秀、不屈不挠的外在特点,还从白杨树身上看到“爸爸”——那些边疆建设者们,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学完课文后,我根据课后的“小练笔”,要求学生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写一段话。我对学生说:“你们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了,造句对你们来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应该不在话下吧。”他们频频点头。我继续对他们说:“那好,我们来个‘造段’好不好?”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造段”两个字。

“啊!造段?”学生们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我们只学过造句,从来就没有学过造段啊!”

我笑着说:“造段就是用这两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写什么内容呢?就是‘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也许他们是解放军叔叔,是石油工人,是林业工人,是农民伯伯,是开山架桥的修路工人……请大家展开想象,写一写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在我的提示下,学生纷纷动笔写了起来,几分钟后,学生“造”出了很多优美的段来——

石油是祖国的血液。石油工人为了祖国的建设,哪儿有石油,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一到那荒原野地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去。机器声、谈话声、高歌声、欢笑声……打破了那儿的寂静。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雪花飘飘,他们总是在为祖国的辉煌蓝图尽情地喷洒色彩。

戈壁滩,曾经是沙海茫茫,寸草不生。这恶劣的环境是谁在绿化呢?是可爱的边疆建设者们!哪儿需要凿山开地,他们就在那儿打钎挥锄;哪儿需要刨坑种树,他们就在那儿深掘细栽。那一排排犹如等待检阅士兵的白杨树是建设者们用汗水浇灌长大的。不管严寒酷署,他们总是埋头苦干,不管狂风雨雪,他们总是勇往直前……边疆建设者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听完学生们的“造段”,我半天没找出夸赞他们的词。还要说什么呢?都是多余的。

众所周知,造句是最常见的一种训练形式,几乎每节语文课都有安排。但“造段”的训练价值显然比造句大得多,它符合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教学的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