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应用型本科跨年级合作学习研究以新余学院为例

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的创新研究都已成为整体性的工作,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合作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已越来越成为个人发展、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倡导下的合作学习也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的关注,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与学习效果,关注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以新余学院经管学院为实证案例,着眼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通过让学生跨年级参与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组建专业学习团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一种低年级与高年级分而合之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期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学习能力提升、应用型课程改革、完善专业导师制等方面开辟新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跨年级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兴起并在全世界广泛运用的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聚集一组自主学习,在组内互动交流、质疑答疑,产生多种思想观点的碰撞、争论与比较,获得新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启发。目前,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人数激增,我国地方高校普遍采用大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灌输式、教师主导式,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与交流,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团队参与意识淡薄、应用型能力传承不足、项目实践持续性不够、课内课外衔接不紧密等问题,不符合地方高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跨年级合作学习则以专业老师为引导,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形成一种低年级与高年级分而合之的合作学习模式,即根据专业导师的教学与科研方向,让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组成专业学习梯队,为学生打造一个和专业导师、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跨年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参与意识与应用创新能力,既能培养高年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和管理队伍的能力,有利于增强高年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促使低年级学生更快掌握专业知识,进而缩短大学适应期,迅速进入研究角色,增强实践能力,实现跨年级学生的共同成长。

二、开展跨年级合作学习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跨年级合作学习的教学管理与实施

新余学院经管学院推行的跨年级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毕业设计等环节,借助于导师制,实行跨年级合作学习,也就是将导师制提前切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有机融合。导师在此阶段让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学习团队,一起参与项目研究、第二课堂等活动,达到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优化学习目标、找准毕业设计、明确顶岗实习及就业的系统性教育教学任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学习团队的组建。导师根据自己的专业与研究方向,在每一个年级安排指导10个左右学生。在此基础上,学院要求导师按照跨年级的基本要求组建交叉融合的学习团队,要求团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导师的指导与管理。导师带领学习团队进行实践教学、项目开发与毕业设计讨论等,每学期集中活动3-4次。活动中,导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和督促,特别要发挥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引导作用,注重督促跨年级学生的相互交流与思想碰撞,形成师生之间、跨年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学院加强对跨年级合作学习成效的检测与激励,调动导师参与的积极性,使跨年级合作学习能真正落到实处。

(3)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导师主要负责学习团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指导。原班级的班主任要加强与不同导师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督促学生参加跨年级合作学习活动。在原自然班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3个左右的学习小组,班干部或学习活跃分子担任小组长协调本组学生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纪律约束,学生体会到专业学习团队对自己学业发展的好处后,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气氛与学习质量也将大大好转。

(4)跨年级合作学习的实施。跨年级合作学习在经管学院的探索主要是借助第二课堂的形式,让实践教学、项目开发、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融合到跨年级合作学习中,具体探索如下:

实践教学方面,经管学院跨年级实践教学力图打破实践教学的低端性与重复性,借助导师制,通过第二课堂或者团队集中交流学习的机会,把准备实施或者已经实施了的实践教学,由同学们在团队内进行反思与分享,在团队内部形成一种传帮带的氛围,让即将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理解把握岗位设置准则,确定每个岗位的职能要求,尽量做到与行业、企业对应岗位职能的无缝对接。同时,为跨年级学生设定阶段性任务,让不同专业、跨年级的学生接触不同的岗位与业务,得到不同岗位能力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