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余市打造新动能高地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此背景下,新余市紧扣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着眼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围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聚焦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打造新动能高地”战略部署,是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不仅将对新余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也为全国各地培育新动能提供借鉴和新模式新经验。新余必须准确把握自身比较优势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契合,科学施策,大胆探索,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步伐,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

一、新余市打造新动能高地的有利条件

新余是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一直领先于全省。打造新动能高地,新余基础条件良好,优势明显。

(一)“五新”经济快速成长,具备打造新动能高地的先发优势

近年来,新余坚持把新经济作为新动能的主体力量来培育,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方案》《新余“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和《锂电、手机触控、LED、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三年倍增计划》《促进赣锋雅保龙头拉动打造全球锂电高地三十条措施》等系列重磅文件,组建了“1+N”政策框架体系和组织领导体系,集中释放了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制度红利,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之大为新余产业发展历史上少有,有力推动了五大新经济产业加速发展。一是新制造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2017年新余市锂盐产能规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光电信息产业成为全市第一大出口产业,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6家。二是分享经济造就发展新模式。近两年来,新余市已新建市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15个,新建标准厂房100余万平方米。三是新服务经济引领发展新趋势。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50亿元,规模以上物流企业54家(其中国家4A级企业4家),旅游收入增长22%,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75%。四是绿色经济形成发展新动力。夏布产业列为国家级质量提升示范区,N2N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全省推广,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悦新大健康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规模以上中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五是智慧经济催生新业态。已建成新余市大数据产业园,已有浪潮集团、科大讯飞、泰豪集团等11家上市公司入驻园区。

(二)旧动能加速转型升级,具备打造新动能高地的支撑优势

新余在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同时,严把产能进出关口,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置换新动能,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形成了传统和落后动能加速向新动能转型升级的生动局面。近年来,新余严格执行项目预审制,牢牢把住项目准入关口,共否决能耗高、污染大、生产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招商项目120多个,达到了新增项目全部为新动能增量的目标。加大巡查监管和执法力度,大力疏通落后产能和无效产能退出渠道,2017年共关停取缔了“散乱污”工业企业57家,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7040家,淘汰了所有10蒸吨及以下企业燃煤锅炉,依法整治了两家涉嫌“地条钢”生产企业,及时清除了落后动能的拖累。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围绕龙头企业进行产业补链、强链、扩链,实现了钢铁产业向以汽车零部件和钢材应用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延伸,光伏产业由重光伏产品制造向重光伏电站和光伏产品应用转变,畜禽养殖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方向发展。2018年1-4月,新余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利润增长184.3%,全市仅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就达11.7兆瓦,是2017年年底装机总量的3.4倍。

(三)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具备打造新动能高地的科技优势

新余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3315”工程,完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努力为全市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创新体系建设看,新余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研发平台1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研发平台24个、工业设计中心1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各1家,凝聚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形成了项目、人才、团队相融合的创新驱动局面,为打造新动能高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从高新技术产业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现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6家,较5年前增长了近5倍。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二,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省第二。这表明“新余智造”、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吃重。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新余科技进步综合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三名,是全省唯一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设区市,2017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位列全省第三。这说明科技进步、“新余智造”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